未来10年,买房、存钱都贬值?银行行长:手握1样东西是安全感

潍坊搜狐焦点 2021-01-12 09:38:18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2020年的买房人,赚到了吗?

2020年的买房人,赚到了吗?

根据总体房产增幅来看,有涨有跌,一线城市依然保持了昂扬的上涨势头,即便在严厉的调控手段下,热度依然不减;但是也有很多城市的房价跌了,例如天津、青岛、郑州等房价一片绿色。

一、2021年,买房还是存钱?央行发话了!

2021年开年之后,央行召开了新年工作会议,前后易纲行长和很多经济学家、金融专家纷纷对今后的金融政策方向做出了自己的看法,给出的观点几乎都是一致的,2021年央行将继续保持对中小微企业、实体企业、科技创新、新农业等金融支持力度,金融货币的发放量与市场需求量进行匹配。

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、合理适度。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,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。

二是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作用,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。

那么,以上这几段话什么意思?“广义货币和融资规模增速匹配”是否意味着2021年的放水量将比2020年同比减少?其实这是一种曲解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,全世界2021年GDP都会出现恢复性增长,中国预计8%左右。

而在2020年,全年GDP增速应该在2%-4%左右,12个月时间提升至8%,这个增幅需要多少的资金注入?可想而知。所以说,今年央妈资金投放量并不会比去年少。

二、新规下,房价或重回5年前?

央行灌溉背景下,房价可能回到5年前上涨面?有没有可能呢?指闻君给出否定的答案。因为一方面在宽松化金融环境和降息放水的同时,另一方面央行对房地产的资金愈发收紧了。2020年9月份首提“三条红线”超过90%的企业无法达标,也就意味着这些企业今后融资将大大受限。同时,2021刚开年,央行再次提出了“限制主要银行对房贷的比例”,这等于给银行上了一个紧箍咒,市场上有再多的买房需求,只要没有银行资金流出的情况下,买房都是徒劳。

所以,你还认为央妈放水会注入房产吗?目的地早已规划好了:资金水流只允许流向实体企业,房地产说“再见”。这一点与曹德旺先生的建议一致,曹德旺认为资金不能流向房地产,而应该去往实体企业。

三、那么,2021年究竟买房还是存钱?

银行行长:提前考虑,手握1样东西才是安全感。

很多人觉得“指闻君”真啰嗦,说了1000多个字,才进入正文。在这里,笔者需要解释一下,没有前边1000字的详细铺垫,估计你也不会认为这个结论有什么依据。前文说道,虽然央行也是不断出现放水的,但是央妈同时收紧了资金流向房地产的口子,每个关口都被堵上之后,房地产还有多大的蹦跶空间?

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前不久发布了《中国住房报告2021》,这其中就对2021年房价做出了预测,认为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,房价涨幅或下降至5.1%。虽然比2020年略高,但是依然跟不上8%的GDP增速,所以说,预计2021年的房地产发展其实是落后于经济速度的。

未来10年,买房、存钱都贬值?算一笔账:

1、如果买房。300万元房子,按照5.1%增幅,2021年溢价15万元。看起来还算可以,但社科院同样认为,并不是所有城市房产都会上涨,有的城市可能超预期,同时也有的城市可能跌破底线,对于刚需家庭而言,买房投资其实不太建议了。所以,买房并不划算。

2、如果存款。对于普通人而言,手中有钱后,除了买房,估计也就只剩下存款了,因为股市早已经失去了普涨的红利期,现在多数人并不适合进入股市,指闻君也不建议大家把手上仅有的资金挪入股市,因为一旦有损失,在普通人身上将会被成倍放大。

现阶段,国有四大行没有5年长期的定存产品,较高只有3年期,年利率在3.85%左右,300万元存款,1年时间里,收益应该在11.55万元。虽然说定存的收益率没有买房这么高,但是稳定系数却远远高于买房。因为影响房子升值的因素很多,除了城市位置影响价格外,楼盘位置、房产质量、物业水平高低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一位银行行长提醒,提前考虑:手握现金才有保障。究竟你适合买房还是适合存款,要多方面考虑清楚,经济学家马光远(也是央视财经特约评论人)在一次央视节目中就给出了自己的建议,马光远指出,今后普通人不要投资股市,同时也不建议炒房,因为这两件事儿都越来越专业了,普通人在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储备和预判能力的情况下,十有八九会出现损失。

最后,马光远给出的建议是,普通人手握一定的现金才有保障,遇到急需要钱的时候,可以腾出手来。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